中国特产供求网中国特产供求网

中国特产供求网
汇集全国土特产,特色美食,旅游景点,旅游攻略,全国特产礼品识

西充狮子糕

西充狮子糕的基本介绍西充狮子糕是来源于中国四川南部西充县的一种特点传统糕点,成品的西充狮子糕色泽金黄,形似狮子毛色,因此得名。其刚开始被叫做“寿王糕”,据了解创制于清朝光绪年间(约1876年),由杭州西湖的寿春坊斯仁谷所创。后来,斯仁谷的徒...

西充狮子糕的基本介绍

西充狮子糕是来源于中国四川南部西充县的一种特点传统糕点,成品的西充狮子糕色泽金黄,形似狮子毛色,因此得名。其刚开始被叫做“寿王糕”,据了解创制于清朝光绪年间(约1876年),由杭州西湖的寿春坊斯仁谷所创。后来,斯仁谷的徒弟何孬娃继承并进步了这项制作技艺,并最后将这种糕点命名为“狮子糕”。

狮子糕的材料包含西充特产的“白沙糯米”、鲜花醇蜜、米质甜饴、川蔗绵糖、脱皮芝麻、小磨香油和鲜鸡蛋蛋清等。这类材料经过精心挑选和配比,经过多道工序,如浸泡、磨浆、发酵、成型、烘烤等,最后制成美味的狮子糕。

伴随西充狮子糕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它不只在国内市场遭到欢迎,还成功漂洋过海,远销至东南亚等地,参与国际市场角逐,展示了中国地方特点食品的魔力。

商品特征

狮子糕外形呈长方形,色泽棕黄,表面覆盖着浅黄色的芝麻,微微泛着光泽。其口味酥脆香甜,入口即化,油而不腻,嚼起来蜜不粘牙,让人回味无穷。

形态:长方形,表面平整,无斜边缺角。

色泽:棕黄色(呈狮子毛色),表面芝麻呈浅黄色。略有光泽。

组织:结构紧密,上糖衣均匀,无杂质。

口味:香甜酥泡,麻油香浓郁,无异味。

历史民俗

西充狮子糕原名“寿王糕”,其起源可追溯到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杭州西湖“寿春坊”,由斯仁谷所创。这款糕点因其色泽金黄,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清香,备受达贤仕人的喜欢,甚至成为西湖县令姚其杭的待客茶点。

西充青狮人何孬娃的故事:

光绪年间,家境贫寒的何孬娃因偷吃族长地里的黄瓜被毒打后,逃离至杭州西湖,饿昏在“寿春坊”门前。

斯力(斯仁谷之子)救醒何孬娃后,因其勤劳和灵巧,收他为徒,教授其制作“寿王糕”的技术。

光绪十五年(1889年)端午节,“寿春坊”因失火被焚毁,斯力过度悲伤而去世。何孬娃回到西充,用姐姐家的半间房和买回的糯米等材料,开始制作“寿春糕”。

名字的起源:

何孬娃为纪念师傅斯仁谷的恩情,同时不忘我们的家乡(西充青狮乡),且糕点色泽金黄好似金狮毛色,故将它改名为“狮子糕”。

做法

选材与筹备:

使用颗粒饱满的糯米,先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浸泡4至6小时,确保糯米充分吸水膨胀。

浸泡后的糯米需捞出沥干水分,之后用碓窝(一种传统的石制研磨工具)将它舂成极细的糯米粉,并过筛,一般需要通过60至70目的筛网,以保证粉质细腻。

熟芡制作:

取部分糯米粉(如0.8kg)放入已经烧开的清水中,边加边搅拌均匀,随后加入熟猪油,持续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形成熟芡,这一步是为了让部分糯米粉预先糊化,增加糕点的黏性和光泽。

混合材料:

将剩余的糯米粉与打散的鲜鸡蛋混合均匀,然后将之前制好的熟芡加入其中,揉合成均匀的粉团。粉团需要有肯定的柔软度和弹性。

成型与切割:

将揉好的粉团压平至约0.5厘米厚的片状,然后切成1.5厘米宽的条子,再将这类条子切成0.5厘米宽的小块。在操作过程中,为预防粘连,可在生坯之间撒上少量干粉。

装饰与烘焙(或蒸制):

切好的糕点块可按需在外层滚上芝麻或其他装饰性配料,之后依据传统做法,可能通过烘烤或者蒸制的方法完成最后的成熟过程,具体办法可能因不一样的家庭或厂商而有所差异。

冷却与包装:

成品狮子糕需完全冷却后方可进行包装,以维持其香脆的口味和延长保质期。

西充狮子糕的获奖荣誉

光绪二年(1876年),狮子糕在杭州西湖“寿春坊”就已享有盛名,被誉为糕点之冠。

1986年,西充狮子糕获得了四川糖酒公司与四川商业厅颁发的出色商品称号。

1991年,在南充区域第二届丝绸节上,西充狮子糕荣获金杯奖,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地区内的知名地位。

1992年,该糕点又获得了四川首届群众最喜欢商品银质奖,体现了广大买家对其的喜欢与支持。

2017年"南充十大名小吃"评选活动中,西充狮子糕被评为“南充十大名小吃”。

2021年,西充狮子糕的制作技艺被列为南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21年4月,西充县晋城糖果厂生产的“西充狮子糕”被授与“南充名点(小吃)”称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特产供求网 » 西充狮子糕:https://www.wzhile.com/news/202505/30/3331.html